秋日佛光里,翱翔于東臺望海寺
東臺頂也稱望海峰,海拔2796米,山勢壯如聳立的巨象,蒸云寢壑,爽氣浮空,東望明霞,若波若境,可以遠眺大海變亦見滄瀛諸州,登臨望海峰,可望云海,觀日出令人有羽化登仙之感,臺頂上建有望海寺,并有羅延窟、笠子塔、觀音坪、棗林坡等景點,該寺坐北向南,寺內正殿為五間石碹窟洞,殿內主供聰明文殊,始建于隋朝初年,后元代重建,明朝嘉靖年間又加重修,寺內原建有三層五間高達16米的望海樓,是觀日出的最佳方位,但由于風雨剝蝕等因素,如今已不復存在。如今的望海樓是1985年在原址上重建的,但仍不失為觀日出的妙處。其實望海樓并非是指能看到波濤萬頃的東海。因東臺本身氣勢磅礴,突兀高峻,而其東臨的河北平原卻地勢陡降,站在臺頂極目向東遠眺,可視通萬里,一望無際。在夏、秋季節的晴天早晨,河北平原特別是在雨霽之后,地面水汽蒸騰,如云似霧,此時在東臺頂放目,一輪紅日似從大海中躍然而出。當代著名詩人、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趙樸初曾有詩贊曰:“東臺頂,盛夏尚披裘。天著霞衣迎日出,峰騰云海作舟浮,朝氣滿神州。”